行业新闻

小米Q4媒体业绩会:SU7可能有点贵 手机今年一定要突破6000到1万元价格段

财报发布后,小米集团合伙人兼总裁卢伟冰、副总裁兼CFO林世伟、公关部总经理王化等高管出席了随后举行的财报电话会议,解读财报要点,并回答了数位记者的提问。

  以下为小米媒体业绩会问答环节实录:

  人民网记者:我的问题想问卢总(卢伟冰),您如何看待小米2024年的整体经营状况?从经营数据来看,上半年小米侧重盈利增长,下半年更侧重收入增长。请问管理层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与公司的经营策略有关,还是和宏观市场的大环境有关?

  卢伟冰:我先回答一下你提到的上下半年的问题。

  我觉得这其中没有什么特别的、某些所谓的人为因素,而是更多的与我们的产品节奏和去年市场的大节奏有些关系。从产品结构的角度来看,我们下半年会有一些主要的高端手机,像小米的数字系列、K系列、Note系列,包括我们的海外机型都会在下半年发布。所以(下半年)收入占的比重自然会高一些。

  另外,我认为与去年下半年海外市场的快速发展也有很大关系。大家也都知道,从2020年到2022年,这三年我们基本上没有到海外出差。在2023年的上半年,我们在加大了对海外市场出差力度之后,还是发现了非常多的市场机会。所以,我们在第二季度对海外市场的策略做了较大调整之后,大家也可以看到从第三季度开始,海外市场的增长速度比较快。从这两个角度来看,大家肯定会看到小米下半年的收入增长应该会快很多。这是我对你第一个问题的回答。

  你的第二个问题有关如何看待2024年的情况。

  我们在春节后的第一天下午开了一个干部动员大会。在这个会上,我们非常明确地提出了2024年的整体经营策略,叫“稳健进取”。这里面包含两个词,第一是“稳健”,第二是“进取”。也就是说,“稳健经营”是我们非常长期的策略,但是在2024年我们要采取更加积极、进取的态度。基于上述看法,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环境,我个人认为(环境)还是有很大的挑战,无论是经济环境还是政治环境。今年大约会有四、五十个国家面临选举,这对我们的全球业务来讲,我认为还是有很大影响的。

  从产业环境的角度来看,对于消费类电子整体来讲,我们认为还呈现出弱复苏的趋势。但对小米而言,我认为过去几年我们的能力还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还是看到了非常多的机会,尤其在过去的几年里你们能看得到,也看得很清楚。有些品牌在过去几年的困难环境里采用了相对保守甚至收缩的策略,而小米还是坚持了“稳健扩张”的策略。因此从今天来看,我认为机会还是非常多,我们要积极进取。在这样一个具体过程中,我认为无论是我们的手机业务、IoT业务,还是互联网业务,我相信在2023年(能保持)这样的思路技巧都会有非常不错的表现。但是,今年我们还感觉到另外一个大环境变化,即一些供应链的上涨通道,尤其在内存、屏幕,我们明显看到成本的上涨通道。所以在2024年,我们确实感觉手机毛利率方面会有一些挑战,但大家也会看到我们在IoT产品上毛利率会有一些提高。

  因此,整体来说,我们的目标还是希望小米的整体毛利率能够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记者:想请问管理层2023年第四季度的费用情况如何?另外,2024年的费用率管理层计划控制在什么水平?

  林世伟: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大家看我们2023年的第四季度表现,总费用大概在129亿元;但是大家也可以看到我们新业务的费用大概是27亿。总体来说,我们的核心业务费用大概是在102亿,同比还是下降了2%左右。以上是第四季度的费用控制情况。

  刚刚在简报中我也提到,如果从全年的角度来看,我们大概压了29亿的费用。主要原因我认为还是有几点。第一,我们去年全年的经营策略是“规模与利润并重”。在这个理念下,我们对很多其他费用进行了控制,但同时我们也坚持(将费用)投放在研发基础上。第二,有关我们的费用管理。我们通过改善物流、改善其他成本的方式去管理我们的业务。第三,有关预算管理。我们从预算的角度优化了小米的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财务管理效率。

  对于2024年,“降本增效”也将是我们持续会做的工作。大家可以看到我们2023年全年财报中小米的核心费用率,刚才我提到有359亿,大概是小米收入的13.3%。同一项数据在2022年应该是在13.8%左右,同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因此,我们还是会持续将“降低核心费率”作为目标,希望在2024年可以让占比继续下降。

  华尔街见闻记者:我想请问卢总,2023年的全年智能手机ASP(平均销售价格)下跌的原因是什么?年初小米14 Ultra全球同步发售,目前的销售情况如何?随着高端化推进,2024年小米手机将围绕哪些方面布排?

  卢伟冰:我先说一下ASP。

  对于ASP我们要分两边来看。一个是看中国市场的ASP,另一个是看海外市场ASP。

  去年我们在中国市场上的ASP有大幅度增长,大约在20%左右。这说明我们在中国市场的高端化进展还是非常的不错;海外市场的ASP确实有下降。我觉得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印度。我们在去年还是对印度市场做了比较大的调整,主要目的还是想让业务先回到比较健康的状态上,所以在印度市场我们的高端手机基本上都没有上市。第二个原因是我们在国际市场,也就是印度之外的市场,我们加大了对新兴市场的拓展。大家会看到我们在拉美、中东、非洲等市场的市场份额增长还是非常快的。这些市场主要还是以中、低端产品为主。以上是小米ASP的基本情况。

  关于小米14 Ultra上市之后的市场反馈情况以及消费情况。中国市场的表现我认为还是非常不错。相比上一代的小米13 Ultra,表现还是非常明显,我们也是做了两倍的备货量。目前来看,我们还是有一些产品是在缺货的,像钛合金版等等。

  海外市场方面,(小米14 Ultra)近期刚刚开售,反响还是非常不错的,(小米14 Ultra)在海外市场的售价在1500欧左右,这个价格正好与三星的Ultra系列以及苹果(176.082.361.36%)的Pro系列处在一个价格段,从销量、竞争的角度来说,小米还是能直面他们的。从预售的情况来看,欧洲市场(的表现)比上一代翻了三倍多。整体来看还是非常不错,同时这也带动了小米14标准版的销售

  至于说2024年小米的手机业务,我有几点与大家分享。第一就是持续投入提升技术。我们一定要掌握越来越多的自研核心技术,我想在2023年大家已经看到了(这点),比如我们的“龙骨转轴”、“龙晶玻璃”等等都是小米自研技术的一些旗舰。第二就是坚定不移地推进高端化。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大家已经看到小米在4000元到5000元、5000元到6000元这个价格段我们已经全部突破了。

  2024年我们一定要突破6000元到1万元这个价格段。同时,我们要在全球做高端化战略。我这次在欧洲还是花了很长的时间,大家会看到在2024年,小米在海外尤其是欧洲市场的高端化会再上一个大台阶。第三个就是我们在全球的手机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还是看到了很大的机会。我们也会抓住这些新市场里的成长机会。

  以上是小米今年在手机业务方面的一些大动作。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我想请问管理层,随着小米生态终端品类越来越多,未来我们如何平衡好IoT品类和收入利润之间的关系?另外,小米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卢伟冰:在去年的第四季度我们发起了一次变革,在小米内部叫做“生态链2.0”变革。这次变革是在过去八年生态链发展的业务基础上,我们做的最大的一次变革。这次变革最重要的背景和目的就是小米前期生态链的模式,或者说我们IoT产品的模式,最主要的还是基于产品的创新和模式的创新、我们所获得的发展红利。但是到今天,我们认为小米需要构建产业链的能力,尤其是端到端的产业能力,才能够让我们的IoT业务发展进入到下一阶段。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对小米的品类做了分类、分级管理,主要分成了“S”、“A”和“N”三类。基于品类的战略重要性,我们会对它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投入。我相信在这样的变革之下,2024年会是小米变革最重要的落地之年,今年会打下非常好的能力基础,所以在今年我们会把能力的构建作为最重要的工作,而不是把收入和增长作为重要的事情。

  我相信在2024年,如果我们能把基础打好,我相信在2025、2026年我们在IoT这个品类上会有非常好的表现。这个表现我认为它不是一个收入和利润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我们的销量会增长、我们的ASP会增长、我们的收入会增长、我们的利润也会增长。也就是说这个能力构建起来以后,所有的这些经济指标都会有一个起步增长的表现。因此,对于小米的IoT业务大家可以再期待一下。

  新华网记者:我想请问林总(林世伟),在公司治理层面如何平衡好企业社会责任和经营之间的关系?围绕着这方面小米有什么样的长期目标?

  林世伟:其实刚才我也说过,小米是一个非常重视业绩治理的上市公司。我们已经连续五年发布公司的业绩报告,大概下个月我们也会发公司第六年的业绩报告。

  从公司治理的层面来说,整个董事会的成员,包括我们的高管,都是深度参与、制定公司的ESC战略,也会把业绩的管理融入到我们的业务运营以及管理当中,作为我们的发展策略。同时我们在董事会也会继续推进多元化,包括我们最近任命的第一位女性董事。在环境保护方面,在去年八月份我们也公布了小米的碳中和目标,即2024年在自有业务实现运营层面的碳中和,并在2040年会100%使用再生能源。这也是我们去年定下来的目标之一。

  在去年的12月,我们在迪拜的COP28(《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发布了小米集团的气候行动白皮书,所以我们在环境保护方面也是做了很多的工作,也制定了很多业务目标。在社会责任方面,小米的公益基金会也围绕着三个领域做投放,包括扶危济困、人才培养以及科技创新。在不同的领域,我们去年也做了大量的捐赠,去支持年轻人才的培养以及一些基础研究项目。

  最后,关于小米在ESC方面的表现,我很感谢国内、国外的机构支持,去年也获得了一系列奖项。可以说我们ESC方面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家也可以关注我们未来在ESC方向上的新动态。

  证券日报记者:我的问题有关操作系统。目前小米澎湃OS系统的接入情况如何?接下来的计划管理层有没有哪些可以与我们披露?另外,市场传闻提到友商的5.0版本不再兼容安卓,我不知道小米的澎湃OS系统方面是不是也有这样考虑,就是说不再兼容安卓?

  卢伟冰:我先把澎湃OS的基本概念再给大家稍微再讲一下。

  小米澎湃OS其实是基于四套系统整合而成,第一个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MIUI,第二个是Vela系统,第三个是Mina系统,第四个就是我们的车机系统。对于这四个系统,我们花了七年的时间、整合了四五千人的研发团队,进行了几次重构,才做出如今的澎湃OS。

  我们做澎湃OS最主要的目的是为未来百亿量级的设备和百亿的连接做最基础的供应。澎湃OS发布之后,我们也开了一次开发者大会,同时也宣布了小米的澎湃智联,即小米Connect。澎湃智联提供了一个跨端智联的解决方案,可以为开发者提供便捷的开发环境、提供智能的互联体验。在会上我们也宣布,超过九千家的品牌接入了小米澎湃OS,包括飞利浦、松下(9.530.151.65%)霍尼韦尔(199.042.281.16%)等等品牌。

  目前,小米Vela自研系统已经面向全球软、硬件开发者正式开源;同时,小米澎湃OS融合了Linux和小米Vela,支持200多个处理器平台、二十多种文件系统,能够根据硬件的能力差异做灵活的配置,让我们的澎湃OS系统拥有非常好的兼容性。以上是目前的接入情况。

  关于你提到兼容安卓的问题。

  首先,我认为一个操作系统,大家还是要看它的定位是什么。对于澎湃OS,我们的定位就是为下一代的计算与多种设备生态而设计的系统,它是以服务人为中心,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系统,同时也是一个更加包容的开放生态。我们系统所搭载的产品可能是数量最多的,可能在全球范围之内(我们都是最多的)。我们面向的是“人车家全生态”——我们既要搭载手机,还要搭载汽车,还要搭载非常多的家具等多个产品。我们统计下来大概有200多个品类。

  另外,我认为相对来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一定要面向全球市场、参与全球竞争、开创全球市场。所以对小米来讲,我们一方面要坚持自立自强,另一方面一定要坚持开放合作,不能固步自封。

  我们一定要站在全球化的视角上来看待这件事,我也相信小米澎湃OS一定会有行业的领先性和全球的领先性。在MWC期间,我也宣布小米澎湃OS今年在欧洲首批要覆盖3000万的设备,未来的目标我们要覆盖到一个亿。

  以上是我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

  中国证券报:我想请教一下管理层,小米去年190多亿的研发投入主要是投入在哪些领域?在大家比较关注的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方面,小米的最新进展是什么?AI的大模型对于小米各项业务的赋能有哪些表现?以及在人形机器人方面管理层有没有更新迭代的计划?

  卢伟冰:我们191亿的研发投入其实是分层的,比如底层技术,包括操作系统、芯片、AI、机器人等等;还有很多应用层的技术,比如对产品化的投入,像手机、汽车等等。这是我们主要投入的领域。

  你的问题主要围绕我们在AI方面的投入。

  我是这样看的。AI肯定是我们的未来,但是AI的确不是一个简单的功能或者一个简单的概念,它在未来是一种无处不在的能力。所以去年我们做技术战略升级的时候,我们称之为“AI全面赋能”。

  “AI全面赋能”是什么意思?它会体现在我们技术、产品的功能和体验的各个方面。小米对这一块的投入还是比较早。大家都知道2016年的时候我们就组建了视觉AI团队,去年我们也在第一时间就成立了大模型团队。经过七年的积累,今天我们一共有超过3000多人。我们可以基于市场新技术的涌现,及时加入一些新赛道。

  到目前为止,小米在AI方面已经建立了一些技术优势,包括视觉、语音、声学、知识图谱、ARP、机器学习、多模态等,在这些技术上我们都有比较好的积累。同时,它也会在很多用户场景里得到体现。

  对于大模型。前期我们也与大家做了一些沟通。大模型对我们来讲,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通过我们的技术和产品来提升用户体验,包括已经推出的一些功能,如实时字幕、AI输入、AI写真、AI扩图、小爱文生图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已经推出的功能。另外可能大家看不到的就是我们在公司内部大幅度地提高了企业运作效率,包括对未来销量的预测、进行智能决策以及智能客服等。自研大模型方面,我们突破的方向是轻量化和本地化部署。我们要突破百亿量级的模型,主要的应用还在于产品、业务以及提升内部的运营效率。

  在手机端,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已经跑通了60亿的大模型。此外,我们在端测方面的很多运行情况可以媲美云端,同时我们也采取了开放的态度,投入了很多的生态,投资了一些顶尖的大模型团队来提高小米在AI生态方面的建设。

  以上是我对于小米AI方面的回答。

  澎湃新闻记者:小米汽车已经官宣于这个月月底正式发布,对于交付后的销量和表现管理层有哪些期待?截止目前小米汽车的预约数据是怎样的?

  卢伟冰:最近大家确实非常关注我们的小米汽车。确实信息很多也很杂。我想借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小米车的一些看法,或者说一些想法,之后我再回答你的具体的问题。

  第一个就是小米SU7,我们把它定位为一款C级高性能科技生态轿车。雷总(雷军)在发布会也讲过,它的性能、它的配置和体验都非常出色。最近大家对价格猜的比较多,我想说的是它的定价应该说会有点贵。但是我相信大家看了雷总28号的发布会后,在雷总介绍了产品之后,我相信大家一定会认可我们的定价,会发现小米的定价还是非常的物超所值,还是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定价体系。具体价格我们会在3月28号的发布会上发布。

  我们这款车是一款纯电轿车,所以大家可能会在纯电轿车的领域里预判这款车的销量。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们有一个简单的目标:我们希望在纯电豪华轿车里做到行业前三名,换句话说我们希望单款产品能够进到前三名。这是我们的内部目标。但是我也相信,比起销量,用户体验、用户口碑和用户对我们这款车的满意度是更加重要的。

  在我们宣布了发布会时间之后,到门店预约的人数确实特别多。3月13号雷总发微博(9.31-0.12-1.27%)的时候,预约试驾一天之内就增加了10万多。现在又过去了一段时间,最近这段时间又增加了特别多。那天我听说有一家门店的预约量超过了一万多,我也告诉我们的团队,让他们一定要做好用户的接待的工作。

  证券时报记者:无论从MWC来看,还是从小米这份年报中所体现的国内、国际业务创收占比来看,其实我们都在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小米国际化的实力。我想问卢总,在小米“人车家生态”即将形成闭环之后,小米各类智能产品矩阵的国际化部署有没有变化?原来您讲过现在的小米汽车还暂时不考虑海外的发布计划,那么小米整个的超级智能生态是否有海外复制的计划?

  卢伟冰:这次MWC之后,我又走了一些国家。我一共走了五个国家,除了西班牙之外,还有法国、尼日利亚、埃及、沙特。这些市场之间的差异非常大,既有法国这种人均GDP达到约5万美金左右的国家,也有尼日利亚这些人均GDP11000多美金的国家。市场差异还是非常大。

  走完之后,我有一个很大的体会,那就是小米在海外市场,或者说在国际上的机会还是非常多的。我们有特别多的产品、特别多的机会能在国际上实现翻倍甚至翻几倍的市场空间。所以,对小米来讲,我认为机会很大。我们怎么把这种机会转化成功,这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小米的“人车家全生态”闭环更多讲的还是中国市场。对海外市场来讲,“人车家全生态”闭环还远远没有达到,即使小米汽车短期之内不会出海。我们希望在中国能把所有的问题趟过一遍,让业务实现可控之后再去出海。所以海外方面,短期内我们不会推出车。

  即便是小米的IoT品类,目前来看我们在国际市场的占比相比国内市场,差距还是比较大。因此,可以说IoT比重的空间还是非常大。但我认为,无论是哪一个品类,无论是手机、平板、可穿戴、电视,还是未来的大家电以及汽车,我相信小米在国际市场都有非常大的空间,因为我们对每一个品类未来的市场地位的定位是全球市场,而不仅仅是中国市场。我们希望小米的核心品类一定要在全球市场成为头部品牌。什么叫头部品牌?至少是前五的品牌,好的话我们至少要进到前三去。这是我们的基本情况。

  因此,小米的“人车家全生态”未来会一定会在全球复制,但是复制的过程可能需要从“手机+IoT”到“手机成为IoT”,再到“人车家全生态”这样一个逐步的过程。这个逐步的过程也要随着小米国际化能力的逐步建立来实现。

  正因如此,我们一直提到小米为什么要打造一个安全、高效的平台,是因为最终我们要用这个平台来承载小米的业务发展。(完)


联系我们

联系人: Betty

电话: 0755-88266576

邮箱: info@mil-ic.com

地址: 深圳市福田区石厦北二街新天世纪商务中心C座2709室